No.8 汽车配件的流通

 日本的国产乘用车是在和欧洲汽车产商的技术合作,加之独自的技术而开始生产的。1955年初为止,在当时的市场上,车龄较长的汽车依然比较多,为了这些汽车的修理,不得不想向全国各地销售对应这些汽车的配件。
 为了满足需求,定期上门访问客户已经跟不上节拍了。还有,当时的运输业比较落后,即使客人用电话向总公司订货,至货物到手也需要3~4天。
 对车主来说,必要的配件要是能尽快入手,即使贵点也没事。为了满足这个需要,就得尽可能快地把商店设在接近客人近的地方。
 1953年,恩拜尔汽车开始了在名古屋和札幌开设了办事处,1957年分别将办事处更改为营业所。从那时开始,全国的各个营业所就成了及时配件供给的最前线基地。
 对于国产乘用车的普及,恩拜尔汽车最早地巩固了汽配件市场的地位。在新兴的汽车时代里,这是生存的手段,归功于高层领导的贤明战略眼光。


 恩拜尔汽车在向全国逐渐增加销售点的同时,也在建造具有流通功能的输送中心,来提高供货效率。1958年,位于现在总公司所在地的八丁堀仓库建造完毕,这也是本公司最初的配件中心。之后,随着需求的扩大,扩建了配件中心。
 我们恩拜尔用自己的运送方法,将被认定为具有品质保证的优良汽车配件,销售给汽车经销商。然而,从1955年开始,随着国产乘用车生产的扩大,汽车产商开始向汽车配件产商定购适合于各种各样车型的配件。汽车产商,将制造优良配件的配件产商或工厂,纳为自己的配套厂。这样的话,配件产商就会将品质、规格满足汽车产商摆在了第一位,不得不向汽车产商靠拢。因此,优良汽车配件的认证,收罗了几乎全日本有实力的汽车配件产商。获得认证的产商的大半都成了,配套产商或售后服务配件产商。

修理配件和流通的分类
A类 配套厂生产的配件,由汽车产商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。
B类 和A类完全一样的配套厂的配件,通过批发商进行销售。
C类 配套厂生产的配件,但是和A类不同,由配件厂商设计制造,通过批发商销售的配件。
D类 没有生产配套件的产商,通过批发商销售的专门用与维修用的配件。
*日本通商产业部,产业结构审议重工业会议作出的分类(1965年8月23日)


 当然,除了配套件厂商以外,并不是说其它配件厂商的配件质量、开发技术不好,归根到底,就是不能达到批量生产,或者作为公司的政策,批量生产风险较大等原因。还有1点,虽然向汽车厂商供大量种类单一的配件,经济性比较高,但是每年都有价格竞标和罗索严格的产品指标等各种限制。
 但是,配件产商如果多品种少数量的生产,比如:滤清器,必须生产适用于各种车型的滤清器,这样生产的成本变得非常贵。相反,少品种小规模的生产,固定支出比较少,不会影响到产品的成本。因此,作为汽车厂商的配套厂也是有好处的。
 假设,配套厂的配件是10日元,市场销售的优良配件的价格是5、6日元,配件产商、批发商、零售商等都能得到很高的利润。最近,配套厂的配件价格在下调,使得批发商更难销售优良配件。
 乡村的批发商,要是不销售纯正配件,汽车修理厂就会觉得不成体统,因此也有销售纯正配件。要是不销售高利润的优良配件的话,生意就不好维持。
 1965年初起,开始使用“纯正配件”这一词,之前没有分纯正或优良,通称为“优良汽车配件”。
 有人认为,纯正配件没必要通过批发商或零售商,而直接供给汽车修理厂或者大客户。现实中成了“配件批发商无用论”。但是,当时应对4000万辆汽车,从维修方面来考虑,仅靠纯正配件是不够的。另外,当时还有很多古老的车型,与纯正配件相比,通过配件批发商购买的优良配件更适合。
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“便利性”,因为配件批发商的配件品种比较齐全。
 1973年的石油危机,使日本进入了省资源、节能的时代,生产的汽车也不例外。石油危机带来了,油费和经费的上涨,变得少使用汽车。这样汽车配件的销售就变得更加艰难。
 恩拜尔汽车,不但开设了汽车美容用品的部门,还在公司里开设了汽车美容用品的展览厅。
 不景气时,积极制定对策,抓住良机,作为配件批发商,向零售商店或专门商店,供应汽车美容用品,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。

恩拜尔汽车总部3楼常设的展示厅


このページのトップへ